物流產業鏈的快速發展,讓全球貨物加速流通。
作為國內最早的對外通商、交流的口岸,福建省港口吞吐量排名位居世界前列,并擁有眾多專業化碼頭集群,當地人對物流的重要性認知尤為深刻。
從工程機械到砂石行業,白手起家打造出集砂石礦山+港口物流為一體的區域優質民營企業,福建國泰港口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圣平將福建人對港口物流的重視帶到砂石領域,并發展成具有國泰特色的大體量供應+多種規格優質產品+便捷物流的發展模式。
作為土生土長的福建人,盧圣平的血液里天然匯聚了福建人愛拼敢拼、開拓進取、甘于冒險的精神。2008年入行至今,盧董憑借著負責、專注以及一往無前的闖蕩精神,從懵懂的新人成長為行業里扛起區域市場產能供給的優秀企業。
無論是在礦山建設還是市場風向把控上,盧董總能兼顧實用性和創新性。在盧董看來,今年開年以來,兩大熱門流通領域砂石市場透露出一股令人琢磨不透的動向,對于沿線企業來說,這并非好事。盧董提醒,相關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市場現狀,提前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福建國泰港口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圣平
砂石骨料網:和過去高速發展相比,近幾年,砂石行業的發展現狀令不少同行擔憂,相關企業承受的壓力明顯變大。尤其在長江流域,未來市場競爭必然加劇,面對這種市場變化,國泰公司打算如何應對?
盧圣平:經濟發展有周期,行業發展同樣逃不開周期定律?,F階段來看,受房地產低迷以及基建投資不如預期等因素的影響,砂石行業承受的壓力比以前更大。但砂石需求是不會消失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一直在,市場體量還在。只不過因為前幾年過高的利潤,吸引了各路資本一擁而上,讓砂石行業競爭者變多,市場變得擁擠,
不理性的過度追捧也必然會啟動“淘汰機制”。但這種淘汰機制只會針對沒有產品優勢、物流優勢、成本優勢的企業。以我多年對行業觀察來看,砂石骨料高價時代已經過去,尤其在長江流域,物流發達,導致目標市場來料多元化,沿線大企業爭相布局,此前推出的(超)大型砂石項目爭相投產等因素疊加,砂石產能過剩危機更加嚴重,或將率先開啟淘汰機制。反而在一些封閉區域的市場,需求一直比較穩定,外來料沖擊較少,更有利于企業生存發展,但是同樣,這類企業體量也有限,無法做的很大。
國泰公司發展至今,見證過砂石行業的幾次起伏。對于市場變化,我們也做了相關應對措施,就算接下來市場競爭加劇,我們也能夠做到根據需求調整產品供給,利用大型礦山+碼頭一體化優勢,在砂石產品保供及定制化生產服務等方面做好準備,讓客戶享受到一站式服務。
砂石骨料網: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有較大的調整。近幾年,大型央企國企和建材集團加速布局砂石骨料,民營企業發展也面臨更多難題。作為福建砂石領域大型民營企業,請您分享一些企業發展方面的經驗。在您看來,砂石企業長久發展需要重視哪些方面?
盧圣平:國泰公司能夠一直穩步發展離不開順應時代趨勢的發展理念,以及對產品質量和成本管控重視等理念的加持。2019年以前,國泰公司主要通過提升砂石產品質量,控制生產運營成本等方式建立企業競爭力。
2019年之后,通過競得港口等方式探索出一條砂石礦山+港口物流一體化的發展道路。
在市場布局方面,國泰公司強化港口物流優勢,目標市場還是延續之前的市場,鎖定在浙江嘉興、上海以及江蘇南通等船運便利、需求量大的地方,并通過升級改造生產線和改進工藝,提高產品質量。
在我看來,砂石企業想要能夠長久穩定發展,首先目標一定要明確。企業的發展目標是什么?銷售目標如何鎖定?競爭優勢在哪里?這些都需要細化和明確。只靠懵懂的認知,企業無法長久生存。
其次,成本管控一定要做好。特別是民營企業,如果沒有辦法做好各個環節的成本管控,任由哪怕一點無謂的損耗,其最終的命運,只會是消亡。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降低成本就是提高生命力,唯有在各個環節(包括開采、挖裝、運輸、生產、環保、銷售等等)做好成本管控,將成本做到最低,才是跑贏大多數企業最關鍵的因素。這樣即使市場進入充分競爭狀態,企業也不怕被淘汰。也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在風口來臨時,抓住機會。
最后,一定要重視產品質量以及客戶服務。以前砂石行業是賣方市場,不管企業生產出來多少砂石,客戶都排著隊搶著要,現在供需關系轉變,買賣雙方換位。除了做好產品之外,還要服務好客戶。一家生產企業,一旦產品質量有所下滑或不及競爭對手,且不能很好地服務客戶,輕則丟失客戶,重則退出行業。
砂石骨料網:從工程機械領域進入砂石行業,至今已經近20年。對您來說當初看中進入砂石行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您認為目前國泰公司的優勢又是什么?
盧圣平:對于我來說,選中砂石行業的原因有二:一是出于團隊長遠發展考慮。當時在工程機械領域,我們的團隊已經非常成熟,生產各個環節都非常熟悉,也有了固定的盈利模式,但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那就是技術性門檻不高,競爭模式比較單一。為了團隊長遠發展考慮,我們必須拓寬發展路徑。剛好,砂石行業方興未艾,和工程機械又能很好的結合,符合我們團隊業務平穩過渡、長久發展的目標。
第二個原因是砂石是最基礎的建筑材料,市場需求很大,且市場一直都在。雖然這幾年需求一路下滑,但不代表這個行業不值得被看好,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對于砂石行業的發展,我一直非常有信心。
一方面,國泰擁有成熟的礦山采挖裝運團隊,很多都是跟著我工作了十幾年二十年的兄弟,實踐經驗非常豐富,他們對工藝和設備非常熟悉,同樣的設備配置,他們也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而且我們的項目很多,他們可以在實踐中帶新人,雖然現在礦山面臨的用工難的問題,但國泰老帶新的人才培養機制和優厚的福利待遇,能吸引和留住新來的人才,可以幫助團隊長遠穩定發展。
且這么多年下來,無論是工程機械設備(包括挖機、鉆機、鏟車、礦卡等),還是砂石生產破碎篩分設備,我們一直是自己購買、自己維護保養,長期折算下來,生產成本很低,且效率很高。我們打通了礦山生產運營的各個環節,在后期成本競爭中,有很強的優勢。
另一方面,自2019年以來,公司已經將砂石生產銷售和港口物流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旗下四大主力礦區月均產能可達450萬噸,均擁有相應的深水配套碼頭,無論是在生產端還是運輸端,國泰都能夠做到成本最低。即使未來砂石礦山資源全部開采完畢,國泰公司依然能夠圍繞三都澳西1號泊位港口碼頭做大宗散貨中轉和陸域堆存,拓寬企業發展邊界。
砂石骨料網:從現在的砂石市場來看,一方面有企業不斷退出,另一方面也不斷有新面孔加入。砂石行業的投資熱度逐漸褪去,有人認為現在并不是入行的好時機,但仍然會有企業想要在變局中找機遇。對于新入行的同仁,您有什么樣的建議?
盧圣平: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大家都很清楚,現在的業態不適合莽撞的入局者。如果想要入行,一定要在前期做好市場調研,清楚進入行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競爭,核算清楚礦山盈虧平衡點,做好迎接挑戰的預案。
從未來發展來看,我建議從業者重視以下幾點:
其一,拿礦策略要符合市場行情。從目前的市場行情和供需關系來看,顯然已經不適合花大價錢拿礦。理性拿礦,慎重布局方為上策?,F如今,我們的拿礦策略已經調整,礦區附近沒有相關的配套碼頭、資源費超出平均預期、母巖不是優質資源的采礦權,三者中有任何一個因素,都不在我們的考慮范圍之內。
其二,隨行就市,及時調整產品方案。堅持市場導向,市場想要什么樣的產品,企業就生產什么樣的產品,這樣才能在市場需求轉變時輕松應對。國泰目前已經再次著手改進生產線(2023年就已經進行過一次調整),提高高料產品的占比,減少普料的產量,同時大力開發優質機制砂產品,并將所有的生產線都配置水洗工藝,積極迎合目標市場對產品的高要求。
其三,做好企業的本分,做好成本控制。做好企業該做的事情,譬如環保、安全等。自2016年環保風暴以來,環保問題一直是砂石企業懸在頭上的利劍,千萬不能觸動,不然輕則罰款,重則關停。到現在,中央環保督察組也在不斷驗收、鞏固成果。對砂石企業來說,盡可能最大限度落實國家各項要求。
成本控制我們之前已經講過,對于企業提升競爭力來說是相當重要,大家都明白行業“淘汰賽”正在逐步開啟,想要留在牌桌上,只有成本比別人低,才能扛得住市場競賽。
縱觀砂石行業,新老品牌的角逐一直都在不同時期上演,雖然競爭者的主體有所變化,但行業發展的本質沒有變。唯有堅守產品底線、尊重市場發展規律的企業才能在大浪淘沙的過程中,笑到最后。
編輯:何勸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